超声波喷涂技术利用高频超声振动将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,实现均匀、高效的涂层沉积。这一技术在电子器件制造、燃料电池、电池电极和药物制备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。液滴尺寸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涂层的均匀性、致密性和功能性,因此,深入研究超声波喷涂中液滴尺寸的控制机制,对于优化工艺参数、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超声波喷涂原理
超声波喷涂的核心原理在于利用压电陶瓷振子的高频机械振动,将液体供给到振动表面。在超声能量的作用下,液体在振动表面形成驻波并被分散成细小的液滴。这些液滴随后通过气流或重力作用输送到基材表面,形成均匀的涂层。液滴尺寸主要受超声频率、振幅、液体物理性质、流量及喷嘴设计等因素的影响。
根据Rayleigh的理论,液滴直径 与超声频率 的关系可表示为:
其中,σ 为液体表面张力,ρ 为液体密度,K为常数。由此可见,液滴直径与频率成反比关系。实验结果表明,当超声频率从20 kHz提高到120 kHz时,液滴平均直径可由约120微米降至20微米以下(Lang, 1962)。
振幅决定了超声波传递给液体的能量强度。较大的振幅可以提高雾化效率,形成更小的液滴。然而,过大的振幅可能导致液体飞溅,影响雾化质量。研究显示,振幅从2 μm增加到6 μm时,液滴直径可减少约30%;但当振幅超过8 μm时,液滴尺寸可能变得不稳定(Ashgriz, 2011)。
液滴尺寸控制
液体的粘度、表面张力和密度对液滴尺寸有直接影响。高粘度的液体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液滴尺寸较大,因为粘性阻力抑制了液体的破碎。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可以促进液体的分散,形成更小的液滴。例如,粘度为1 mPa·s(如水)的液体,其液滴直径约为50 μm,而粘度为30 mPa·s(50%甘油水溶液)的液滴直径则增至70 μm(Lefebvre & McDonell, 2017)。
此外,液体流量也显著影响液滴尺寸。较低的流量使液体有足够时间被雾化,形成较小的液滴;而较高的流量可能导致液体未充分雾化,产生较大的液滴。实验数据显示,当流量控制在≤2 mL/min时,液滴尺寸较小且分布均匀;而流量超过5 mL/min时,液滴尺寸增大且分布变宽(Barreras et al., 2002)。
喷嘴的设计同样在液滴尺寸控制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喷嘴的形状和材料影响超声波能量的传递和液体的雾化方式。锥形喷嘴能够集中超声能量,提高雾化效率;同时,选择高声学阻抗材料有助于能量的有效传递,从而优化液滴尺寸(Koch & Wegener, 2005)。
实验研究与应用实例
为深入了解各因素对液滴尺寸的影响,进行了多项实验研究。
超声频率的影响
在实验一中,使用纯水作为液体,设定振幅为4 μm,流量为1 mL/min,温度控制在25°C。结果显示,随着超声频率从30 kHz增加到90 kHz,液滴直径由约90 μm减小至30 μm。这表明,提高超声频率能够显著减小液滴尺寸,并使尺寸分布更为均匀(Yule & Dunkley, 1994)。
液体粘度的影响
实验二采用不同浓度的甘油水溶液,保持超声频率为60 kHz,振幅为4 μm,流量为1 mL/min。结果表明,随着甘油浓度的增加,液体粘度从1 mPa·s增至30 mPa·s,液滴直径由50 μm增至120 μm。这表明高粘度液体的雾化效率降低,导致液滴尺寸增大(Brenn & Kolobaric, 2006)。
表面张力的影响
在实验三中,向水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,保持超声频率为60 kHz,振幅为4 μm,流量为1 mL/min。结果显示,添加表面活性剂使表面张力从72 mN/m降至25 mN/m,液滴直径由50 μm减小到30 μm。降低表面张力有助于液体更易被雾化,形成更小的液滴(Kim & Kim, 2010)。
应用实例
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
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,催化剂层的均匀性对电池性能至关重要。利用超声波喷涂技术,可以将液滴尺寸控制在10-20 μm,实现均匀的催化剂分布,从而提高电池的输出性能(Wilson & Gottesfeld, 1992)。
药物控释微粒的制备
通过超声波喷涂,可以制备粒径均一的药物微球,实现药物的控释和靶向输送。液滴尺寸的精确控制有助于调节微球的尺寸和释药速率,从而优化药物的治疗效果(Sosnik & Seremeta, 2015)。
文章结论
超声波喷涂中液滴尺寸的控制涉及多种参数的综合优化。提高超声频率和适当增大振幅可以有效减小液滴尺寸;调整液体的粘度和表面张力,选择合适的流量和喷嘴设计,也能显著影响雾化效果。通过深入研究各因素对液滴尺寸的影响机制,可以为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工艺优化提供指导,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。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喷涂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效率,也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。以上所有参数值只代表一种趋势,最终液滴的大小有很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。
参考内容
- Lang, R. J. (1962). Ultrasonic atomization of liquids.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, 34(1), 6-8.
- Ashgriz, N. (Ed.). (2011). Handbook of Atomization and Sprays: Theory and Applications. Springer.
- Lefebvre, A. H., & McDonell, V. G. (2017). Atomization and Sprays. CRC Press.
- Barreras, F., Amaveda, H., & Lozano, A. (2002). Transient high-frequency ultrasonic water atomization. Experiments in Fluids, 33(3), 405-413.
- Koch, R., & Wegener, M. (2005). Surface acoustic wave atomization for nanometer droplet generation: influence of fluid properties.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, 98(3), 034907.
- Yule, A. J., & Dunkley, P. N. (1994). Atomization of Melts for Powder Production and Spray Deposition.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- Brenn, G., & Kolobaric, V. (2006). Atomization of high-viscosity liquids using ultrasonic atomizers.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, 37(10), 1204-1219.
- Kim, H., & Kim, H. (2010). Effect of surfactant on the droplet formation in ultrasonic atomization of liquid.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, 65(7), 2211-2219.
- Wilson, M. S., & Gottesfeld, S. (1992). Thin-film catalyst layers for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electrodes.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, 22(1), 1-7.
- Sosnik, A., & Seremeta, K. P. (2015). Advantag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spray-drying technology for the production of pure drug particles and drug-loaded polymeric carriers. 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, 223, 40-54.